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这类机具要火!
发布时间:2020-04-09 来源: 作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态势,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条例》从四方面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规范。
一是明确防治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治相关工作。农业生产经营者做好生产经营范围内的防治工作,并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防治工作。
二是健全防治制度。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监测内容和信息报告,明确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发布主体。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将农作物病虫害分为三类,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应急处置措施,要求农业农村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储备应急物资,病虫害暴发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三是规范专业化防治服务。鼓励和扶持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规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应当有相应的设施设备、技术人员、田间作业人员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要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规定,建立服务档案,为田间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是鼓励绿色防控。鼓励和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依法推广应用,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推进防治工作的智能化、专业化、绿色化;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有关院校等单位和个人研究、依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使用绿色防控技术。
此外,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虫口夺粮,今年中国病虫害防治、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粮食安全在中国发展历史中始终是头等大事,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从今年的国际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农业贸易造成很大影响,从病虫害角度看,沙漠蝗、草地贪夜蛾等灾害严重,对非洲、亚洲的粮食生产都带来很大影响,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使全球粮食供给向短缺转化。中国是人口大国,不能单纯依靠粮食进口,必须保证好本国粮食安全。
病虫害威胁严重,对高效植保机械的需求量就巨大。尽管目前植保机械总保有量可观,但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已然成为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短板,高效智能植保机械拥有广阔舞台。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智能化、专业化、绿色化的进程中,谁的植保机械更加绿色高效,谁就抢占到了市场的制高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出台,既从法律层面为防治病虫害布下“天网”,又给了植保生产厂家和植保作业者信心。
专家解读认为,这一条例的出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十分必要且恰逢其时。“探索推动病虫害防治纳入法制化的进程已经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此次条例的通过,对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依据,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将把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要“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显示出中国对重大病虫灾害可能引发粮食减产的重视。2020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强调,要做好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控,保障农业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通过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病虫害难有效果,需要统防统治,因此从法律层面明确病虫害防治的主体和全链条规范十分必要,通过条例可以使各地防治病虫害做到有法可依,将有效推动病虫害的防控,对保证全年粮食丰收、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上一篇:新疆吉木萨尔县:“农家书屋”助农增收
- >>下一篇:农家书屋的“口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