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主监督 > 正文

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典型经验

发布时间:2020-04-09     来源:      作者:

  健全体系 提升能力

  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执法监督处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执法监督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有关要求,承接原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全部职责,充分发挥全省执法中枢指挥职能,推动省级执法改革落地生根。坚持苦练内功提本领、突出执法抓监督、强化培训带队伍,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苦练内功提本领。省级执法机构成立后,立足于全省执法领头羊的目标要求,软硬两手抓自身规范化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制度和执法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理顺了与厅内业务部门职责边界,横向与省高院、省公安厅等建立了协调联动制度,对外与七省(市)建立了省际协同执法联动机制,对下建立了指挥协调协作机制,形成了农业执法“一地发现、三级联动,一省示警、八省联动”的有效格局。在硬件建设上,高质量完成办公办案场所标准化改造,建成了全省农业执法指挥调度中心,建立了执法办案数据库,实现省市县执法办案协调联动。2019年,省财政投入资金700多万元,采购部分执法装备并配发给市县两级执法队伍,为规范执法提供硬件保障。

  突出执法抓监督。始终突出执法办案主业,省厅农业执法机构带头查办7个大要案,罚没款达760余万元,其中一个案件被评为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和优秀文书,并入选当年度全国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实施全省检打联动,监督指导市县办案。累计安排近1200万元用于4920批次农业投入品抽检,向市县农业执法机构下发督办、转办函225件,对抽检出的414批次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开展案件查办,有较维护了农资市场秩序。

  强化培训带队伍。强化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大执法培训力度,采取专题培训、岗位练兵、以案带训等多种方式培训执法人员800多人,带出了一批办案能手,带好一批执法队伍。仅2019年就投入120多万元资金,举办了四期执法培训班,共培训500余名执法人员,有效提升了全省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抓改革 促规范

  扎实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始终坚持以执法改革为导向,以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区域协调联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主动作为,促进改革及早到位。邯郸市农业农村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入位、勇于担当,把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谋划,积极推进,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推动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程。邯郸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编制80名,是全省第一个明确副县级规格的市级农业执法机构,也是全省首个挂牌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补齐短板,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一是落实三项制度,加强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出台了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办案责任制度等15项管理制度,并从责任体系、市场检查记录等17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完善。二是规范办公场所建设,满足执法办案需求。支队办公场所独立,设有会议室、档案室、询问室、罚没物品仓库等功能场所,能满足执法办案需要。并按照规范制作标牌,粉刷墙壁,执法人员公示牌等全部上墙。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升级执法装备。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运行经费、执法装备建设经费、罚没有害物品处置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额度满足执法工作需要。目前支队配备执法车辆4台、农业执法移动工作站4台、执法记录仪38部、摄像机7部等执法装备。

  创新监管,强化区域协作执法。邯郸地处河北最南端,与山东、河南、山西均接壤,农业活动往来频繁。为有效打击跨域违法,邯郸支队与郑州市、济南市、长治市等10个城市签订了协作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多次牵头组织协作单位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做到互动互学,有效快速打击了辖区内农资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辖区实施网格化执法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有效查处农业行政违法行为。

  

  

  

  

  

  

  明确重点 突出亮点

  扎实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山西省芮城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山西省芮城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和加强党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成效显著。

  强队伍,精装备,筑建农业执法硬实力。2019年4月完成机构改革,核定财政拨款事业编制27人,人员全部到位,副科建制,实行“局队合一”,下设办公室和3个执法中队。运行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现有办公室7间,仓库1间,执法车辆1台,计算机27台,打印机15台,执法通8部,照相机4部,对讲机5部,执法记录仪3个,录音笔5个等,切实保障了工作需要。

  建制度,立规矩,形成依法行政约束力。先后完善制定出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领导干部干预执法案件责任追究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罚没款收缴分离制度》《自由裁量权基准》《农业纠纷与农民信访接待处置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18项,避免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发生,执法工作有章可循。

  抓亮点,出成效,锻造高效监管执行力。创新执法方式,引领监管水平。一是经营主体诚信化。自2016年起对全县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诚信经营星级评价,共认定五星级6家,四星级23家,按考核结果分类监管,全县农资领域你追我赶、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二是环境治理效能化。2017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处置工作,共回收处置农药瓶、农药袋、地膜、反光膜等130余吨,优美的村庄、整洁的田园助推了乡村振兴。三是普法宣传新颖化。梳理典型案例拍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微电影3部,普法宣传效果明显提升,其中《咱们村的专家》在省农广校组织的微电影竞选活动中获评第一。四是服务群众便捷化。设立专门投诉举报受理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抽查回访满意度达98%以上。

  

  

  加强“三型支队”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效能

  江苏省常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江苏省常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支队以“学习型、规范型、效能型”支队建设为目标,精准定位,强化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明确职责,配齐装备。支队编制28名,负责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重大案件查处和跨区域执法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承担主城区天宁区和钟楼区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在市农业农村局和财政的支持下,支队现配有台式和笔记本电脑26台、打印机复印机16台、录音笔10支、执法记录仪12台、数码相机和摄像机9台、执法执勤车4辆、渔政执法艇2艘等执法装备;办公面积500平方米,设有党支部活动室、询问室、装备制服室、档案室等功能区,满足日常执法办案所需。

  健全制度,提升能力。支队坚持“资源整合、业务融合、部门联合”理念,以“学习型、规范型、效能型”支队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镇村级农业法治长廊、农业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十余处,自2017年以来连续开展“每月执法论坛”38期,积极推进支队学习向上。先后建立了“支队长办公会议”“每周工作例会”“每月执法论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农业法律顾问等制度,促进支队规范运行。梳理行政处罚类事项清单371 项、行政强制类事项清单40项,形成市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一张网”权力清单,提高支队工作效能。

  规范执法,注重实效。支队紧紧围绕农资打假、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长江等重点水域禁渔、渔政“护渔打非”、农机“打非治违”、畜禽屠宰“扫雷”、动物诊疗等八大专项执法行动,先后与公安、检察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行刑衔接和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努力提高“综合执法、联合执法、规范执法”水平,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树立执法为农服务理念

  着力强化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

  浙江省长兴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浙江省长兴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依法行政工作原则,建立执法为农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创新党建引领。强组织抓队伍。坚持党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狠抓执法队党支部党建工作。现有16名一线执法队员全部为党员,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风廉政谈话。重机制防风险。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违法防范工作机制,全面排摸农业行政执法行为违法风险点98项,根据行政执法行为违法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64条,有效预防农业违法行政执法行为发生。

  强化队伍建设。重学习提素质。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不断强化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能力。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和集中学习达26次,执法人员集中学习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80学时。重监管严执法。坚持“多办案、办好案、办大案”执法理念,全年开展市场监管、质量抽检及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发挥执法护农作用。2019年共计完成102批次农业投入品抽检,办理各类农业行政案件38起,罚没款累计达41万余元。完成158家农资经营户规范化改造提升,劝退63家小散经营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农药购买实名制100%全覆盖,形成农资“闭环管理”,为执法检查提供线索支撑。

  建立协作机制。“跨部门”协作机制。会同县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创新建立县域农业投入品联合监管协作机制、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定期会商、信息互通、联合行动、案件移送等形式,创新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手段,夯实农业行政执法刚性,加大农业行政执法查处力度。“跨区域”协作机制。该县加入并承办浙皖两省九县市农业行政执法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平台”加强毗邻县、市执法合作与交流,强化执法跨区协作,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升案件查处效率。将地处三省交界的复杂情况转化成为地缘优势,整合资源,形成线索有移送、案件有协查的跨区域工作机制。

  

  

  创新驱动 打造“砺剑护农”执法尖兵

  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青岛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秉承“砺剑护农、执法为民”理念,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农业执法示范标杆,在体制机制、装备保障、执法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成效明显。

  聚焦“三有”目标,确立“五个三”工作思路。坚持“全市有突破、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创新”目标定位,狠抓制度、队伍、硬件三大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设备现代化,并确立了“五个三”工作思路,即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三个安全”,健全“双联系、双指导”、检打联动、行刑衔接“三个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个制度”,提升统筹调度、装备支撑、信息化监管“三种能力”,实现了组织力量、作风形象、执法效能“三个重塑”。

  深化品牌创建,搭建“四个零”执法服务模式。聚焦执法主业,坚持在服务中执法、执法中服务,在全国率先创建“砺剑护农”服务品牌,践行“四个零”服务新模式,即畅通民意“零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执法检查“零死角”、执法惩治“零容忍”。2019年,全市查办违法案件928起,罚没款319万元,在打击私屠滥宰、兽药残留和农药专项执法上均实现新突破。搭建队企、队村“连心桥”,成立“青岛市农业法律维权诉前调解工作室”,并在帮扶村设立4个工作点,完善投诉受理、调查、处理、反馈“一条龙”工作机制,年均受理200余件,有效解决执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狠抓岗位练兵,坚持“三个一”学习培训制度。以法治思维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考“三个一”制度,改进执法理念,提升办案水平。探索立体式多样化实战性培训模式,组织执法对抗赛、头脑风暴,举办了首届青岛农业执法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并在国内首次引入现场执法能力测试、执法视频展示等环节;组织开展“砺剑护农—青年尖刀班”创建、“执法标兵”评选,派员参加全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和个人总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

  

  锻造“铁拳” 护航“三农”

  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始终坚持在改革中“固基础、履职能、提素质、树形象”,全力锻造队伍、强化手段、规范行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稳步提升。

  创新机制,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从工作实际出发,在创新机制上大胆探索,强化“四个联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部门联动,加强系统内部专业管理单位及市县联动协作、加强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等,仅2017年全市就移交属地公安部门农资打假案件4件、涉刑人员7人,公安提前介入案件1件。通过重点区域执法联动,对重点区域集中时间和人力执法检查,涉嫌问题产品线索进行交办、分办和全市排查。通过检打联动,全市每年集中分点投入品抽样200个批次以上,由支队统一送外省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依法处理。通过省际协查联动,服务企业和农民维权。

  共享信息,积极推进“互联网+执法”。为通过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指挥协调、联动整合,支队从2016年开始开展农业执法管理信息平台和农业执法智能处理系统的应用试点,现已基本建成1个市级中心+9个县级分中心,初步实现了手机APP现场查询检查、网上办案互动、农资监管和数据分析、中心后台执法指挥等功能。2020年,信息平台又与宜昌市智慧农业平台及全省“互联网+执法”系统成功对接,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执法能力。

  创新机制,放大执法监管效能。探索构建农资生产经营领域信用体系。目前已完成城区182家农资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采集。加强典型培育示范带动。3年共培育创建市级规范化示范店达51家,县级规范化示范店达260多家。在全省首创并全面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增强农化服务责任意识。

  

  

  深化改革活机制 自加压力求发展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法治思维培养、法治队伍建设、法治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以改革盘活农业行政执法资源,多渠道构筑“两法衔接”“检打联动”等执法办案联动机制,为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统筹机构资源人员抓基础。张掖市紧扣市情农情,采取执法人员、办公设施、执法设备整体划转和剥离划转等方式,整合组建市农业执法队,副县级建制,编制73人。每月开展2次执法办案培训班,培养执法办案骨干和师资人员;组织“学农讲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一解双评”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

  创新投诉举报方式抓案源。为着力解决涉农违法案件投诉举报难、案件查办处理追溯难、结果信息反馈难等问题,新建了集投诉举报、法律咨询、新品种维权等功能为一体的受理大厅,创建了“张掖农业投诉举报二维码”,制作发放了投诉举报维权卡,设立了队长接待日,实现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各类投诉举报的全方位受理。

  完善协同联动机制长抓共治。为促进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管,农检、处罚联动发力,涉农涉刑案件联合打击,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探索形成了农业投入品协同执法监管机制、执法办案联合机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机制、“单一农业投入品”违法联动联打机制、涉农涉刑案件“两法衔接”机制等5个协同联动共治机制,有效实现执法监管的长效化。

  严查涉农违法案件抓主业。市农业执法队组建以来,着力职能职责教育,树立“不办案就是失职”的鲜明导向,抓主业,促办案。2019年4月份成立以来,先后启动协同联动机制,对185家农药经销门店、139家饲料生产经营企业、58个养殖场、80家蔬菜生产营销企业、26名乡村兽医、59家农机合作社以及生鲜乳收购站等实施了执法检查,委托抽检农畜产品79份,受理涉农违法案件线索75起,调查处理各类涉农案件48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6起,销毁侵权、违规制种田416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深挖严打了一批涉农违法行为,震慑了违法犯罪,彰显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威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了农业生产经营安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关注网 sng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