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资讯 > 正文

汉中全力冲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考核验收

发布时间:2020-04-23     来源:      作者:

  4月22日,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城市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叶秋蓉介绍创建工作情况,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李奕慧主持发布会。

  

  汉中发展的底色是绿色,汉中城市的本色是生态。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坚持“三生融合”发展道路,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大目标,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者,推动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生态功能全面提升,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生态文明创建屡创佳绩。

  西乡县荣获国家第二批(陕西唯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宁强、佛坪等7个县区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留坝县荣获国家首批(西北唯一“两山论”)创新实践基地县,汉中市被评选为2018年度生态型城市、2019年度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年12月,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技术评估,继成功创建陕南首座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后,又成为全省首家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技术评估的城市。

  坚持生态立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其他市级领导任副总指挥的创建指挥部,市政府副秘书长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全面协调指导创建工作。突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编制《汉中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7-2020年)》,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生态文明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各级环保项目资金,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的发展定位,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努力探索实践“三生融合”发展之路。特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汉”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汉中仙毫”、“城固柑橘”、洋县“朱鹮”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洋县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正式成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生态旅游产业特色彰显,“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与“三生融合”发展有机连接,“生态+旅游”产业特色彰显,“汉中油菜花海”生态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休闲、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建设加快推进,良好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活力。

  积极谋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推动落实《汉中市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2025)》,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促进汉中国家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打造“三生融合”发展样板区,推动构建以汉江干流为中轴,“一核一轴五极四协同”(即一个城市核心发展区、一条汉江复合发展动力轴、五个县域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四个县协同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以汉江干流平川段为重点,提升生态承载能力,优化资源聚集配置,加快产业发展聚合,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同步推动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将生态成本计入生产、生活成本,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支持污染治理、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发展,下决心解决产业布局偏乱、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等问题,坚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打好青山保卫战。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围绕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五乱”问题。对中央和我省反馈的市域内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问题,督促指导保护区管理部门实地核查,对核实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推进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系统修复试点,做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和生态补偿工作,“三保三治”和自然保护区“绿盾”专项行动成为全省示范。

  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治霾“1+10+2”、“1+6”百日攻坚等行动,创新开展“春雷”、“清炉”等系列行动,严格落实“抑尘、减煤、控车、治源、禁燃、增绿”治污降霾措施。加大科技治霾投入,推进大气热点网格化监管项目实施,加强人影作业能力建设,实施“一县一策”精准治霾。完善区域联防、部门联控工作机制,组建联合督察队伍,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提标升级。

  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水十条”和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汉江、嘉陵江环境综合整治,联合开展黑臭水体环保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汉江沿岸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做好国控断面水质采测分离,定期开展预警监控、巡河排查和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等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汉江、嘉陵江两江出境水质持续为优,综合指标稳居全省三甲。

  打好净土保卫战。督促重点监管企业与县区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开展自行监测。建立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及时将受污染地块纳入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对拟开发利用的治理修复,暂不开发利用的进行风险管控。做好重点企业用地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持续推进重金属减排,确保土壤污染“零增量”、“减存量”,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森林覆盖率达59.1%,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1个,总面积22.8万公顷,朱鹮野生种群数量增至2000余只。全面启动汉江干流百里生态景观和生态经济廊道建设,成为汉中优良生态环境的又一名片,宜居水平持续升级。

  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组织开展环保“六进”活动,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和农村垃圾分类知识,号召公众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绿色单位创建工作,先后组织“汉中市2017年度最美冬防人”网络评选,发起“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绿色生活为美丽汉中加油”环保街拍倡议。在中心城区、交通要道实现生态创建和生态环保宣传牌、宣传标语设置全覆盖,公众知晓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满意度和知晓度分别提升到94%以上,环保宣传稳居全省前三。

  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生态文明长效常治

  逐步健全“环保督察、综合执法、目标考核、排污管理、信息披露、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绿色发展价格和绿色示范单位表彰”等十项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厘清压实市、县、镇、村四级监管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更加完善。逐步完善大气、水、秦岭生态保护等网格化监管体系,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定期会商等常态化制度基本实现,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下一步,汉中市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力冲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考核验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关注网 sng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